多次浏览后涨价?大数据杀熟调查
为促进大数据合理应用,维护消费者权益,北京市、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及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开展了一项关于大数据营销差异化现象的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涵盖了在线购物、旅游、民宿、外卖、打车、票务、短视频/直播以及共享单车等多个互联网消费平台。
大数据差异化营销普遍存在。受访者最常使用的互联网平台包括购物类、外卖类和打车类。多数人认为大数据技术在提升消费体验方面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约33.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20.2%的人持相反意见,而34.2%的人认为利弊相当。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搜索和购物体验,但也引发了隐私泄露和差异化定价等担忧。超过65%的受访者对这些问题表示忧虑,尽管他们也承认大数据有助于更快地获取搜索结果和更精准的商品推荐。
超过四成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曾遇到过“大数据差异化营销”,仅8.7%的人认为自己从未遭遇过这种情况,半数人不确定是否经历过。随着年龄增长,遇到此类行为的比例有所下降。购物、外卖和打车是受访者感知到差异化营销最多的领域。具体表现包括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折扣优惠、隐藏或不向老用户发送优惠券,以及同一时间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时价格不同。淘宝、携程、美团民宿、美团、饿了么、滴滴、抖音等平台上出现了较多相关问题。这种现象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公平,因为他们发现长期顾客往往被收取更高费用,而新顾客则可能获得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