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一种不太光彩的文化现象再次引起关注——“作假,直至成功”。这一现象最近因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被指控抄袭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人工智能成果而被推至风口浪尖。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克里斯托弗·曼宁对此直言不讳,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直指该行为是硅谷文化的阴暗面,并强调涉事团队应深刻反省。
事件起源于5月29日,斯坦福大学某团队发布了Llama3-V大模型,宣称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与GPT-4V等知名模型相当的效果,迅速在业界内外引发轰动。然而,不久之后,业内专家发现该模型与清华大学等机构的MiniCPM-Llama3-V 2.5大模型存在高度相似性,尤其是对未公开的“清华简”数据集的识别能力,这让抄袭嫌疑浮出水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刘知远副教授确认了这一猜测,指出对方团队在面对质疑时选择删除相关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抄袭行为。
曼宁的批评促使斯坦福团队的两名成员公开道歉,并承诺撤销Llama3-V模型。此事不仅在人工智能界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美国科技领先地位的真实状况。尽管美国科技实力依然强大,但这起事件揭示了不应盲目相信所有所谓“重大突破”的必要性。
硅谷,作为创新和技术的摇篮,其文化复杂,既有推动前沿科技的辉煌成就,也不乏如斯坦福退学生伊丽莎白·霍姆斯欺诈案等负面案例。更广泛地看,美国科技行业近期的其他事件,如波音客机事故,也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
人工智能领域的另一桩“参考”事件是谷歌的人工智能模型在特定询问下自称“文心一言”,疑似借鉴了中国百度公司的模型数据,尽管谷歌迅速修正了这一情况。这系列事件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崛起及其独到之处正吸引着国际同行的关注乃至模仿。
刘知远教授表示,这次抄袭风波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尽管与国际最顶尖水平尚有差距,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已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科技创新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