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看待国外一些杂音?梁振英:用英文作“解释说明”非常重要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在3月6日的《两会1+1》中,白岩松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 梁振英:香港回归历史也不短了,中英谈判是1982年,现在算起来差不多40年。那么中英谈判的时候两国说了什么,联合声明里面是怎么说的,我们在起草基本法的时候,也就是1985年到1990年我们的考虑是什么,基本法160条里面字眼是什么,不要说西方国家,当然有一些语言的隔阂,就是我们这些香港市民也不一定能认识到,不一定了解。看到文字,每一个字他都看得懂,但是背后的意思是什么他不一定清楚。
我们接触的很多西方人,媒体的,外国驻香港使节,在香港的工商界代表等等,对这段历史不清楚,所以我们做这方面的解释说明工作问题很突出。他们也不能通过我们常用的中文来接收到我们这方面的信息,所以通过英文来做(解释说明)工作这个非常重要。
道理都在我们这边,问题是,这些道理是炮弹的话我们怎么打出去,打得响打得准。我们要打得远,那么我们需要有炮台,有平台让我们香港各方面发声。有炮筒,炮筒就是我们在香港的一些意见领袖。这两天我们在政协的小组会上也谈了很多,包括我们港区的政协委员,都是各个方面的意见领袖,希望他们能够多发声。所以这个工作很突出,尤其是怎么用外面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做解释说明)。所以我过去两天接受媒体采访,主要还是做外媒和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