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东城区文章胡同,路口一排红色灯笼刚刚亮起。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东城区文章胡同,路口一排红色灯笼刚刚“亮起”。
王泽生骑着电动垃圾车,在安静的胡同里穿行。
他口袋里装着一副白色的棉纱手套,表面已经起球。棉纱手套戴久了还是闷热,他总是脱了又戴、戴了又脱。
这是为了方便垃圾分拣。作为幸福大街57号院的物业后勤人员,王泽生负责院里的水电、热力维修,也是北京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后,院里唯一一位垃圾“守桶人”。
临近春节,各户居民开始大扫除,这一晚上丢出的垃圾,王泽生就足足分拣了5个小时。
今年是他在北京度过的第十个年。
家里提前寄来了年货,有蒸碗肉、酥肉这些,“河北八大碗”只凑齐了“两大碗”,他仍心满意足,“买罐啤酒,蒸点米饭,炒两个青菜,再把这些年货蒸一蒸,就这么过年也挺好。”
王泽生心中也有遗憾,但总是把工作挂在嘴边。
“垃圾分类、供暖、安保我都得看着,春节期间更是不能出差错,这边的工作离不开我。”
王泽生在桶里翻拣垃圾。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这一片就我分得最干净”
农历腊月二十八这天,王泽生比以往都更为忙碌。
早晨6点半起床后,他就直奔垃圾桶处分拣垃圾。幸福大街57号院包括宾馆、居民楼在内共有18户、200余人,而该院的垃圾分拣和运输工作,全由王泽生一个人负责。
各户居民都在大扫除,前一晚扔下的垃圾已经溢出垃圾桶堆了满地。王泽生搬来一把小椅子,戴上手套,从垃圾袋里将厨余、其他、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拣出,再分别放进四个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