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一小学生放暑假后住到爷爷家,趁着爷爷去田里干活,偷偷拿着爷爷的手机玩游戏,还给游戏充值17000余元,给主播打赏了5000余元,直接把爷爷卡里的钱给花了个精光。等爷爷发现并申请退款时,几个平台都只是说会受理,却迟迟没有下文。
(来源:帮女郎一帮到底)
家住农村的赵大爷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小赵,这正值暑假期间,赵大爷的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小赵,于是就把他送到了赵大爷家。
看到孙子来住,赵大爷别提多开心了,但他毕竟是个庄稼汉,再怎么疼爱孙子,也不可能把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孙子身上。只要外面不下雨,赵大爷白天都要下地干活。由于地离家不远,所以赵大爷几乎不带着手机。
这小赵平时在城里玩手机、平板习惯了,回到乡下后没得玩了,心痒不已。当他看到爷爷的手机留在家后,就干脆下了游戏开始玩了起来,当然这一切赵大爷并不知道。
就这样转眼暑假过了大半,七月初八那天,赵大爷的一位亲戚家小孩考上大学请客吃饭,所以赵大爷就准备去银行取2000元出来包个红包,可没想到取款时,ATM机上显示银行卡余额不足。
赵大爷很是诧异,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卡上可是有2万多元的,怎么会没钱了呢?于是赵大爷就查了一下余额,这一查他傻眼了,里头别说2万了,连200都没有。
赵大爷一下子就急了,赶紧跟银行反映了情况,银行第一时间帮赵大爷调取了银行卡的收支明细,上面显示他卡上的钱充值到了游戏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去了,最高的一笔是5000元。
赵大爷当场表示:我60多岁的人了,也不清楚怎么通过手机充值啊,这钱不是我花的。银行的工作人员让赵大爷不要急,在问清楚赵大爷家里的情况后,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钱有可能是小赵花出去的。
赵大爷回家一问,小赵承认了自己偷偷充了游戏、打赏了主播。至于他是怎么知道支付密码的,小赵说:爷爷的手机支付不是用密码的,而是使用手势图案,自己偷偷瞧见后,就记住了。
赵大爷听了孙子的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他也知道此时最重要的是要把钱要回来,于是他立刻联系了游戏和直播平台。
然而十多天过去了,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再打客服电话几个平台的客服也都说已经在提交审核。无奈赵大爷选择求助媒体。
【法律公开课】
1、未成年孩子充值,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本事件中,小赵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小赵是可以做出一些自主的民事行为的。比如:去商店买一支铅笔、买一根棒棒糖。
可现在小赵用赵大爷的手机,对游戏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进行了充值,一充就是几千上万。这种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民事行为能力范畴,甚至是法律上的认知范畴。
因此,小赵的充值行为,必须经得父母追认才行,否则小赵的充值行为无效,游戏和直播平台要退钱。
2、维权需要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赵大爷虽然不懂法律,也不懂如何搜集证据,但他既然找了记者进行采访,而采访的过程就会将证据一一呈现。
本事件中,小赵虽然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但他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属于意识比较健全的孩子。
既然如此,在小赵承认是自己充值了游戏和直播平台,而赵大爷是个庄稼汉,根本不懂那些游戏和直播,所以法院会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法则,以及高度盖然性原则,对此事进行评价。
也就是说,法院会认可充值行为是小赵本人所为。
最后,光要求退钱还不够,教育应当跟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第6项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那是天性使然,但是父母一定要加以约束,不能放纵。
同时,作为游戏平台和直播平台,应当要考虑到未成年人充值的风险,所以在充值操作上,应当设置一些权限,比如:必须人脸识别才能充值等。这样未成年人充值就没那么容易了。
@法律公开课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关注生活事,学法律知识。
头条热榜#孙子玩游戏一月充值2万 爷爷退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