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
办案人员查询关联账户,梳理出40多名涉案人员名下的1100余个账户、40多万条交易明细,以及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审计报告、工程项目材料等3000余份,以此为基础查证出郑某受贿1.2亿余元的犯罪事实
聚焦群众重复投诉、久拖未决以及政策不明、涉及多个部门等难点事项,形成“数据分析-及时预警-推动整改”的大数据日常监督模式
“如村民对公示内容有异议,或发现问题线索想举报,既可以在群里发表意见,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点对点’直接‘抵达’纪检监察部门后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郑良
2022年底,福建一家省属国企原总经理助理郑某,因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被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目前,这起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
审查调查中,纪检监察机关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相关人员银行账户信息、交易往来明细、通信和社交软件聊天记录等海量数据。尽管腐败分子利用各种“白手套”转移赃款,但在大数据精准“画像”之下,郑某受贿上亿元的事实最终被查清。
汇聚公安、税务、工商、石化、景区等数据信息,查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分析“三公”消费态势;将执纪监督“嵌入”网上办事平台,规范权力运行;构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村(居)社区权力行使全程留痕,实时接受监督……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纪检监察领域有了更多应用。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福建多地调研了解到,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汇聚共享大数据,提升发现腐败线索、审查调查取证、精准执纪监督等各方面能力,实现有效预防、深度反腐、有力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