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首胜“阵风”引爆全球热议:160公里外一击制胜,亚洲空战格局生变?
2025年5月7日,克什米尔上空爆发了一场足以载入军事史册的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宣布击落3架法国“阵风”战斗机、1架苏-30MKI、1架米格-29及1架“苍鹭”无人机,其中最震撼的细节是: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首次在实战中正面击落西方现役顶尖战机。这场持续超过一小时、交战距离突破160公里的大规模空战,不仅刷新了现代空战纪录,更揭开了亚洲军事力量对比的转折点。
据巴方披露,印军在“朱砂行动”中向巴控克什米尔及本土9处目标发射导弹,巴基斯坦空军采取“精准拦截”策略——仅对越境威胁目标发起攻击。这种战术选择背后是残酷的装备代差:歼-10C搭载的PL-15中距空空导弹实际射程超过160公里,远超印度“阵风”装备的“米卡”导弹(最大标称射程80公里)及俄制R-77导弹(标称110公里)。战斗中,巴军战机始终与印军保持安全距离,利用导弹射程优势实施“降维打击”。法国军方已证实编号BS-001的“阵风”战机被击落,尽管印方尚未全盘承认战果,但战场残骸照片与卫星定位数据已形成完整证据链。巴基斯坦空军在击落26架印度无人机时,甚至未动用主力导弹,仅凭PL-12近程弹便完成清场。
这场空战的胜负手绝非单件装备性能。巴基斯坦空军将歼-10C集中部署在拉合尔-安巴拉轴线,形成对印军核心基地的战略威慑。中国军工企业为巴方量身定制的“数据链融合方案”成为隐形功臣:瑞典“爱立眼”预警机与ZDK-03预警机实现无缝对接,构建起覆盖战区的情报网络。反观印度,其“费尔康”预警机与“阵风”、苏-30MKI之间仍依赖语音指挥,战场感知效率差距肉眼可见。地缘布局的差异进一步放大战术劣势。印度空军坚持“前沿部署”策略,安巴拉基地距巴边境仅150公里,巴特英达基地更是深入60公里。这种部署在超视距空战时代堪称致命:巴军PL-15导弹可在印军战机升空阶段便实施打击。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朝鲜战争中米格-15对F-86的空优压制,如今通过技术迭代在南亚重现。